九月刊《收藏/拍卖》- 青年艺术家怎么进入市场?

2014年,09月 05日

红门画廊创始人布朗:

青年艺术家要跟一个好的画廊长期合作

 

算起来,红门画廊自诞生之日起,在北京已经度过了23载,在远离喧嚣的角楼上,创始人布朗 · 华莱士(Brian Wallace)至今仍然有条不紊地在经营着这家在外界看来“无比神秘”的画廊。与 798 热闹的迎来送往相比,角楼要深沉宁静得多,但是,从最初向驻京的外籍人士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到现在拥有40%的中国客户,致力于挖掘中国青年艺术家,红门画廊并不是像古老的角楼那样经久不变,布朗也自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推广方法,对于中国目前的画廊业也必有可借鉴之处。

 

收藏·拍卖: 一般,画廊在选择青年艺术家的时候标准是怎样的呢?

 

布朗: 最重要的是看艺术家的绘画技术和观念。当然,每个画廊老板会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会选择一些关注社会并且有自己想法的艺术家,而且我相信自己的眼睛,通过作品,能大概看到艺术家以后的趋势,这一点需要靠经验的积累。然后,我会进一步去了解艺术家,去他们的画室看,或者去他们的展览看一看,以此建立起对该艺术家的更多的自信,决定是否要选择这个艺术家。一旦看好了艺术家,我就希望能够跟艺术家保持一个友好、公平、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画廊选人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过去几年较难找到特别合适的、有自己个性的年轻艺术家,因为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创作雷同。我所说的年轻不一定指的是年龄,而是市场经验比较浅,刚进入艺术市场,比如现在与红门合作的叶森已经43岁了。青年艺术家比较缺少全面严肃的批判性思考,但是肯定有这样的艺术家。我们的艺术家有些已经合作了23年,在最开始与我们合作的时候也是很年轻,那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思考周围到底在发生什么。这20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艺术家,现在依旧如此。

 

收藏·拍卖: 对艺术家的推广方式是怎样的?

 

布朗: 除了办群展、个展外,还会做大量的媒体宣传,包括网站、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体。我们还会通过自己的一些关系来帮助艺术家宣传,比如刚刚结束的展览,有三个外国博物馆的朋友来看,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了一组王雷的作品,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博物馆的朋友也来看了。同时,我们也会向国外机构推荐艺术家,最近有两个艺术家被推荐去了澳大利亚和英国做驻地项目,澳大利亚向全世界招募艺术家去他们那里做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个主题创作项目,韩情是第一个被邀请的国际艺术家。我们会不断给红门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收藏·拍卖: 红门画廊的藏家群体有什么变化?

 

布朗: 2010 年前大部分是国外的,现在大约 40% 是中国的。新藏家比较年轻、经验比较丰富、教育程度比较高、视野比较开阔,他们现在有兴趣、精力、金钱去买艺术品。他们很了解艺术,会比较痛快地去决定,更有自信,更坚定。他们会去看艺术家还被谁收藏过,如果艺术家跟藏家信任的画廊合作挺久了的话,相信画廊会去做深入的推广宣传,他们会更愿意收藏。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收藏·拍卖: 有人认为艺术家除了搞好创作以外,还需要去考虑人际关系。

 

布朗: 如果艺术家一开始就想要特别出名,画廊是很难跟他们合作的。跟我们合作的艺术家还是比较踏实一点,他们的成功不是靠社交途径。

 

收藏·拍卖: 中国现在大部分青年艺术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布朗: 缺少好的画廊去代理他们,他们自己定价比较高,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跟新的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最开始定价不要特别高,不要过于频繁地提高价位,要靠积累。我们需要时间去为艺术家培养这个市场。

 

收藏·拍卖: 那跟您合作的时候,可以跟其他的画廊有合作吗?可以私下销售作品吗?

 

布朗: 不行。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跟一个好的画廊合作,否则难取得藏家的信任。

 

中西青年艺术家生态

 

2001年至今,红门画廊一直在做国外艺术家的驻地项目。据现在管理驻地项目的负责人Emma Karasz(康一曼)介绍,这个项目是非盈利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驻地艺术家找工作室或者雇请员工,帮他们结交中国艺术家或者一些他们想认识的人,帮他们每月做一次工作室开放日等。近两年,每年会有六七十位驻地艺术家,其中40%是取得了奖学金或者某些大型私人基金会、政府项目的赞助、推荐来的,其余的则是自费,或者靠家人、朋友资助。红门画廊根据艺术家的作品、背景、申请原因、目的等决定是否接受申请。记者采访了目前正在红门做驻地项目的3位国外艺术家,Julie Born Schwartz、Tristan Bawlow 和 Christian Schellenberger。

 

Tristan Bawlow是美国艺术家,目前在英国读研究生,因为想要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希望画廊限制自己的创作风格或者内容,所以还没有找画廊代理。为了维持生计,他也会做一些兼职工作。据他了解,在美国,一般政府会通过画廊来选择一些艺术家来扶持。

 

Julie Born Schwartz是丹麦艺术家,目前也在英国学习,9月将会和一家伦敦的画廊合作,这个画廊很理解她,会给她足够的空间、时间去做研究,所以,她认为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找到对的画廊很重要,画廊应该给艺术家更多的空间,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只考虑经济利益,互相信任很重要。“其实艺术家也不一定要和画廊合作,我们会得到一些奖学金和赞助费用 , 这次来到北京红门这个驻地项目也是得到了资助的。”她是今年6月份刚刚毕业,上学期间,也曾经兼职当老师,曾在艺术书店、博物馆礼品店做过兼职,每周工作 20 个小时,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她也会尽量申请一些资助,丹麦有很多这方面的政府资助,但是申请这种奖学金手续非常繁琐,需要艺术家先写申请介绍自己,计划拿到奖学金后会做什么。而且,政府资助一般是给予那些没有画廊支持的艺术家,Julie在英国学习的学费就是政府资助的。

 

Christian Schellenberger来自柏林,“找到支持自己的画廊很重要,不管怎样,作品第一,艺术市场只是艺术的一部分,作品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是不能被买卖的。”

Christian在莱比锡学习,得到了德国政府资助的奖学金,但是在金融危机后,政府减少了很多这方面的资助。其实这种奖学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有些好的艺术家可能不善于表达或者“推销”自己,不一定能申请到奖学金。其实很多时候得到政府资助的也是那些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对于兼职,Christian 觉得其实是很好的,可以暂时从艺术创作中跳出来,融入到社会中,和更多的人接触,从中获取一些灵感,不仅可以作为经济来源,也起到平衡生活的作用。据他了解,很多人会给别的艺术家做助理,做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兼职,不过在德国,得先在艺术事业上很成功才可以做教授。

 

王水瑶现在在加拿大留学,加拿大的艺术市场没有美国或者英国那么成熟,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在加拿大只靠卖画来维持生计还是比较困难,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在大学里兼职教书的。她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也很少继续学习或者搞纯美术,有一些从事教育,一些从事时尚行业,还有一些学习艺术心理治疗。如果很想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就会去美国留学,不过大部分加拿大人还是心态比较平和的,知足常乐。

 

据Emma Karasz讲,虽然中国很注重人脉,其实“关系” 在国外也非常的重要,这并非中国特色。尤其是国外现在机会很少,资源非常有限。Tristan认为,从学校开始,周围的大环境是建立关系的基础,艺术家会通过旅行、 参加驻地项目、参 观展览、社交媒体等方式,去建立关系。Christian 补充道, 其实还有些人的父母,或者父母的朋友是艺术家,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关系。

 

虽然中国的大部分青年艺术家生存艰难,但目前的销售渠道比较多,真正画得好的似乎并不用太担心生计。记者采访了几个市场表现还不错的年轻艺术家,也许正是因为不愁卖,所以他们的心态还是很平和的。比如“青年艺术100”出道的张哲溢,不久前在凤凰艺都做了个展,3月份在红门画廊与陈家业做了一个联展,当时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挑走了大部分作品,虽然两个展的反响挺好,但是目前还未考虑画廊代理。他很享受目前的这种自由创作的方式和感觉,除了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画画,看到长得漂亮的菜就先画再吃,有展览机会就参加。

 

有些艺术家虽然市场表现好,也不是不在乎市场,但是仍然希望先获得学术和机构的认可,准备充分后再入市。比如2012年毕业的郭天意,他认为对待作品必须要有单纯而坦诚的态度,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线索后再跟机构有长期的对接。他的毕业创作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整体收藏,对现阶段的生活要求也不高,是个积累作品的阶段,以参加实验性的展览为主。

 

当然,并不是所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都会选择成为职业艺术家,不少毕业生会参加工作维持生计,幸运的可以在这个圈子,不幸运的可能就改行了, 但是,也有不少艺术家从事工作多年后又回归做职业艺术家,比如工笔画家雷明娜。这十几年来,她一直在老家从事美术教学,后来重新回到北京,一边教中国画,一边搞创作,现在正在跟几家画廊谈合作。

 

不同于北京的艺术环境,在杭州靠艺术养活自己很困难,尤其是油画,相比于水墨、影像和装置的势力更弱。亢世新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研究生,他的同学毕业以后几乎全部放弃当职业艺术家。幸运的是,在读研期间,亢世新经老师介绍,与上海的其他画廊建立了合作关系,画廊没有限制和束缚他,他也不急于去推广、销售,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做展览,效果会更好。现在,他考虑的是如何在材料、题材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如何在每一张画中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亢世新平和的心境和轻松活泼的绘画面貌也许是得益于杭州特有的温润、富足、安宁的环境。

参观画廊
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
 
798 Art District,
No.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院内
电话联系 / 邮件联系
+86 137 0107 8721
brian@redgategallery.com
关注我们
     
 
 WeChat QR  

邮件订阅